4

据辉煌优配官网了解到近年来,A股市场持续扩容,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5400家,其中创业板和科创板合计约1900家。然而,在这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,一个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问题正在蔓延——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滥用。这一制度设计本意是激励企业管理层,但在实际操作中,却演变成了一场以五折价格向内部人员输送利益的“盛宴”,严重侵蚀了股民的权益。
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最早由科创板引入,其核心模式是通过定向增发或回购,以市场价的五折甚至更低价格授予公司高管或核心员工。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:
1. 定增模式:公司直接以五折价格向内部人员增发股票,比如市场价10元,授予价仅5元。
2. 回购模式:公司先用IPO募集的资金(来自股民的高溢价认购)在二级市场回购股票,再以五折价格卖给高管。
无论哪种方式,最终结果都是:内部人员以极低成本获得股票,并在锁定期结束后高价抛售,赚取巨额差价,而买单的却是普通投资者。
据辉煌优配官网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:1800份方案已实施,市场却无人发声
据统计,目前已有1100家上市公司推出了1800份此类激励方案,其中最大的一笔涉及3300万股。这些公司大多刚上市不久,存在“三高”问题(高发行价、高市盈率、高超募资金),账面上堆积了大量资本公积金。它们利用这些资金回购股票,再低价授予内部人员,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输送链。
以某公司为例:
- 一年前授予日股价为6元,授予价格仅3元(五折)。
- 12个月后归属日,股价已涨至11元。
- 内部人员以3元买入,立即获得8元差价收益(折价收益+资本利得)。
这种模式下,高管几乎稳赚不赔,而普通投资者却因股价被稀释和抛压增加而蒙受损失。
为何说这是对股民的掠夺?
1. 资金来源问题:无论是定增还是回购,资金都来自IPO超募或二级市场融资,本质上是股民的钱。
2. 定价不公:市场定增通常需遵循市价规则,但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却能以五折低价授予,违背公平原则。
3. 短期套现:归属后仅需7-8天即可卖出,导致高管更关注短期股价而非长期经营。
市场为何无人揭露?
这一问题长期未被充分讨论,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:
1. 利益捆绑:上市公司、中介机构、部分机构投资者均从中获益,形成默契。
2. 规则漏洞:现行政策未明确限制折扣比例,导致企业钻空子。
3. 信息不对称:普通投资者对股权激励的运作机制了解有限,容易被“激励人才”等冠冕堂皇的理由迷惑。
如何解决?
1. 限制折扣幅度:参照国际惯例,限制授予价格不得低于市场价的80%。
2. 延长锁定期:归属后至少锁定1-2年,防止短期套利。
3. 强化信息披露:要求公司详细披露激励对象的获利情况,提高透明度。
4. 加强监管审查:交易所和证监会应对异常激励方案进行问询,遏制利益输送。
据辉煌优配官网了解到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。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滥用,不仅扭曲了激励机制的初衷,更成为少数人掠夺中小投资者财富的工具。若不及时纠正,市场的信心将难以恢复。监管层应尽快完善规则,堵住漏洞,真正保护股民利益。唯有如此,A股才能真正走出低迷,迎来长期繁荣。